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》(國辦發〔2016〕27號)👳,進一步提高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技能、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,樹立高素質體育教師的典型🐦👋🏽,發揮優秀體育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,全面提高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,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🍟。
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教學群體科研部擬舉辦2018年首都等學校中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,通過教學技能比賽評選出一批優秀教師、優秀教法、優質課程,通過比賽交流全面促進我市的大學公共體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🦬、創新教學方法、優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能力👩🦱。
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
2018年5月17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件1.2018年首都等學校中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規程
附件2.教案格式
附件3.微課程作品技術參數
附件4.參賽報名表
附件1🐰▫️:
2018年首都等學校中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規程
一🌼、主辦單位:
北京市教育委員會
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
二、承辦單位
清華大學
三🏠、協辦單位
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
四💍、參賽對象
首都高校專任體育教師。
五💤、比賽時間
2018年 7月11日-12日
六🧑🏼✈️、比賽內容:
1.課程作品:提供針對本人所報項目的某一知識(技能)點,實施的教學過程的連貫展示🎲,要體現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教學方法手段。要求🙅🏻♀️:以視頻形式(錄相或微課程)提供作品🍃,時長為15分鐘左右🔦👩🏻🔬。
2.教學設計:提供本校參選教師學期體育課授課日歷♿🧌,自選一次新授課的內容進行2學時(90分鐘)教案設計,課程類別為所報項目,一般包括新授內容🐾、復習內容和身體素質內容💅🏻🈂️,形式為選項課教學,教案模板詳見競賽細則。
3.說課:參賽教師,根據體育課堂常規及所選項目特點,設計不超過20分鐘的說課,在清華大學體育部進行說課比賽👨🎤,由群體部聘請專家打分。
七🫨、報名與參加辦法
1.本次比賽以分部為單位(由分部牽頭學校負責),統一報名😮,不接受以個人名義的報名。各片區推薦不超過3名體育教師報名參加比賽🧑🏼🤝🧑🏼。
2.按參賽教師分組,設中青年A組和中青年B組進行比賽😥,A組為1978年12月31日後出生的教師,B組為1978年12月31日(含)前出生的教師。
3.各分部報領隊、工作人員各一人💁🏿。
4. 比賽內容🧑🎓:
(1)課程作品和教學設計,各分部組織報名並上報教學計劃後,由牽頭分部🥰,組織參賽教師在一周內完成報送內容並上報組委會;
(2)說課部分,參賽教師在組委會規定時間和地點(清華大學體育部)進行集中展示,由評委集體評分。
八、成績錄取和設獎
1.成績評定采用百分製,參賽教師最後成績為各項成績折算後的總和,其中課程作品20%👮🏻♀️、教學設計各占20%、說課占60%。
3.大賽設個人一、二、三等獎,兩組分別錄取🅱️。 其中一等獎和二等獎錄取比例不超過實際參賽選手的15%和40%🧑🦯➡️。
九、報送時間與地址
(1)各分部報名截止時間:6月22日 文件上交時間:6月29日
(2)報名聯系人🧑🏻🦳:施海波 13641082010 電子郵件↙️:13641082010@163.com
電子文件及材料快遞地址🐾🤿: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北京建築大學體育部 施海波
十、評審專家
評審專家由北京市大體協群體科研部聘任🦌。
未盡事宜、另行通知。
本規程解釋權屬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教學群體科研部。
附件2教案格式
體 育 課 教 案( 實 踐 課 )
課程項目 |
|
教 師 |
|
課 次 |
|
課 型 |
|
授課對象 |
|
時 間 |
|
地 點 |
|
教 學 內 容 |
|
教 學 任 務 |
|
準 備 部 分 [ 10’] |
課 的 內 容 |
運動量 |
組 織 與 要 求 |
|
|
|
基 本 部 分 [65’] |
課 的 內 容 |
教 學 步 驟 |
運動量 |
組織與要求 |
|
|
|
|
結 束 部 分 [ 5’] |
課 的 內 容 |
運動量 |
組 織 與 要 求 |
|
|
|
本 課 重 點 |
|
教 師 側 重 |
1→、新授動作教學 [ ] 2🧑⚖️、增加運動負荷 [ ] 3📰、復習動作糾正錯誤 [] 4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[ ] 5、組織測試 [ ] |
場 地 與 器 材 |
|
預計課負荷 |
大 [ ] 中 [ ] 小 [ ] |
授 課 對 象 與 實 施 日 期 |
|
|
|
|
|
|
|
|
課 後 小 結 |
|
附件3🍘🍃:
微課程作品技術參數參考(本次比賽只需提供視頻錄相即可)
“微課”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🧄,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(重點難點疑點)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⏺。“微課”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(課例片段),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📜、素材課件⏺、教學反思🫳、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、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,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“營造”了一個半結構化、主題式的資源(本次只需提供視頻)
一🤦🏽、錄製要求
(一)課程時長
每門課程總時長15分鐘左右🍾。刪除與教學無關的內容。
(二)錄製場地
錄製場地可以是課堂💇🏽♀️、演播室或禮堂等場地👑。錄製現場光線充足、環境安靜🐄、整潔🍈,避免在鏡頭中出現有廣告嫌疑或與課程無關的標識等內容👡。現場是否安排學生互動可根據錄製需要自行決定。
(三)課程形式
成片統一采用單一視頻形式。
(四)錄製方式及設備
1.拍攝方式:根據課程內容🧖🏼♂️,可采用多機位拍攝(2機位以上),機位設置應滿足完整記錄全部教學活動的要求🌬。
2.錄像設備:攝像機要求不低於專業級數字設備🦸🏻♂️,在同一門課程中標清和高清設備不得混用🦆🥖,推薦使用高清數字設備。
3.錄音設備:使用若幹個專業級話筒♙,保證教師和學生發言的錄音質量。
4.後期製作設備:使用相應的非線性編輯系統。
(五)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及錄製
教師在錄製前應對授課過程中使用的多媒體課件(PPT👩🦯、音視頻🧑🦱、動畫等)認真檢查,確保內容無誤💆🏿♂️,排版格式規範👨🏻,版面簡潔清晰,符合拍攝要求💆🏼♂️。
在拍攝時應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拍攝方式,與後期製作統籌策劃👩🏼🔧,確保成片中的多媒體演示及板書完整、清晰。(指有必要插入的PPT或展示板、圖片等,如果示範已較清晰展示了動作技能(知識🤼♂️、技能點)✌🏿,就可無此必要)👰🏻♀️。
二、後期製作要求
(一)片頭
片頭不超過10秒,應包括:學校名稱⏪、單位👩👩👧🤦🏽♀️、課程名稱(項目)、主講教師姓名、專業技術職務♦️、知識點名稱等信息🧑🔧。
(二)技術指標
1.視頻信號源
(1)穩定性🧰:全片圖像同步性能穩定🛜,無失步現象👱🏽,CTL同步控製信號必須連續:圖像無抖動跳躍,色彩無突變🧑,編輯點處圖像穩定。
(2)信噪比😡:圖像信噪比不低於55dB,無明顯雜波。
(3)色調:白平衡正確,無明顯偏色🏅,多機拍攝的鏡頭銜接處無明顯色差🫅。
(4)視頻電平🙋🏽:視頻全訊號幅度為1Ⅴp-p🤢,最大不超過1.1Ⅴp-p。其中🤵♂️,消隱電平為0V時,白電平幅度0.7Ⅴp-p,同步信號-0.3V,色同步信號幅度0.3Vp-p(以消隱線上下對稱)👩🏿🎨,全片一致👨🎓。
2.音頻信號源
(1)聲道:中文內容音頻信號記錄於第1聲道,音樂、音效🤦♂️、同期聲記錄於第2聲道,若有其他文字解說記錄於第3聲道(如錄音設備無第3聲道,則錄於第2聲道)🤹🏽♀️。
(2)電平指標〰️:-2db—-8db聲音應無明顯失真🧬、放音過沖、過弱。
(3)音頻信噪比不低於48db。
(4)聲音和畫面要求同步,無交流聲或其他雜音等缺陷。
(5)伴音清晰、飽滿、圓潤,無失真🫱🏿、噪聲雜音幹擾、音量忽大忽小現象。解說聲與現場聲無明顯比例失調💢🧑🏽🎨,解說聲與背景音樂無明顯比例失調🦂。
三、視、音頻文件壓縮格式要求
(一)視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
1.視頻壓縮采用H.264格式編碼。
2.視頻碼流率🙇🏼♂️:動態碼流的最高碼率不高於2000Kbps,最低碼率不得低於1024Kbps。
3.視頻分辨率:
(1)前期采用標清4:3拍攝🕸,請設定為640×480;前期采用標清16:9拍攝,請設定為1280×720;
(2)在同一課程中,各講的視頻分辨率應統一,不得標清和高清混用。
4.視頻畫幅寬高比:
(1)分辨率設定為640×480,請選定4:3;分辨率設定為1280×720⛔️,請選定16:9;
(2)在同一課程中🤵🏽,各講應統一畫幅的寬高比,不得混用。
(3)比賽支持兩種比例視頻上傳,請在“視頻介紹”中進行展示比例設置✍️。
5.視頻幀率為25幀/秒👼🏻。
6.掃描方式采用逐行掃描。
(二)音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
1.音頻壓縮采用H.264格式編碼。
2.采樣率48KHz。
3.音頻碼流率128Kbps(恒定)🧗🏻♂️。
4.必須是雙聲道,必須做混音處理。